|
凝聚专业力量,共筑结节防治新篇章! ——广东省中医药康养学会结节防治专业委员会筹备组会议顺利召开
发布日期:2025-04-27 20:10:29 来源: 作者: 浏览次数:38



图片


  2025年4月17日,广东省中医药康养学会结节防治专业委员会(以下简称“专委会”)筹备会议在广州珠江新城汇美大厦隆重召开。会议由广州中医药大学钟亮环教授发起召集,由广东省中医药康养学会杨海涛秘书长主持,出席会议的有:广东省中医药康养学会会长陈兴华、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刘小虹、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刘建博、广东省中医院甲状腺外科主任医师杜建强,广东省中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蔡彦、东莞市中医院肺病科主任连乐燊、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肺病科主任医师温武金、茂名市中医院肺病科主任医师柯朗虹、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乳腺科赖米林、广州国实医生集团董事长尚豹、筹备组秘书赵运先等16人。

image.png


刘小虹教授首先在欢迎致辞中开宗明义,指出结节类疾病已成为威胁群众健康的“隐形杀手”,如何发挥中医药“治未病”优势、构建全周期防治体系,是我们这一代医者的责任与使命。专业委员会的设立,正是凝聚智慧、破题攻关的重要一步!刘教授结合40余年呼吸领域诊疗经验,提出“早预防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、早康复”四位一体防治体系。刘教授特别强调多学科协作的必要性,呼吁临床医生、科研团队、科技企业与基层机构共同参与以专业委员会为纽带,搭建多学科协作平台——临床医生与科研学者共研诊疗方案,中药制剂专家与智能科技团队共探技术转化,公立医院与基层机构共筑防治网络。并透露将牵头制定《岭南地区结节病中医防治指南》,建立区域性中西医结合诊疗中心,让更多患者受益于“简、便、验、廉”的中医药方案!

image.png

筹备组组长钟亮环教授随后汇报了前期筹备工作的主要情况,目前结节防治专委会已吸纳呼吸科、内分泌科、乳腺科等多学科专家,覆盖广州、深圳、珠海等21个地市,形成“学术-标准-培训-科普”四维工作架构,并对未来五年重点工作规划做了逐一讲解。

image.png


接下来,与会专家进行了现场讨论,共谋发展:刘小虹教授提议做好学术传承工作,比如编制《结节防治科普丛书》,邀请国医大师授课,系统整理名老中医治疗结节的临床经验并生产经方验方。陈兴华会长提出做好学术交流工作,比如一年至少有一次专业学术交流,开办多期学习班,探讨与新技术碰撞,怎样与AI结合提升诊疗效率。杜建强教授指出要做好基层赋能,需制定标准化培训课程,提升社区中医辨证能力。温武金主任建议做一些心理干预工作,比如开设线上心理咨询栏目,缓解患者焦虑情绪。其他与会专家还提出做好产业融合项目,比如开发院内制剂与康养产品,探索“医-药-养”闭环模式。

1745756266993595.png




最后,陈兴华会长做了总结发言:广东省中医药康养学会始终以“传承中医精粹、融合现代科技、服务全民健康”为己任。结节防治专业委员会筹备组要紧密围绕三个核心任务,从战略高度为专委会发展指明方向。他提出三点核心定位:一是传承与创新并重。深度挖掘《黄帝内经》中“痰核”“瘿瘤”辩证理论,结合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探索“病证结合”新路径;建立三级预防体系:体质辨识指导生活方式干预、AI影像提升筛查精度、药食同源方剂阻断进展。二是科研与转化同步。以临床疗效为导向开展循证研究,形成可复制的“广东经验”;推动膏方、针灸与微波消融等技术的标准化应用,实现“内外兼修、标本兼治”。三是学术与科普双驱。联合基层机构开展结节筛查,编写通俗科普手册破除公众恐慌;依托“岭南康养大讲堂”品牌,线上线下普及“四早”理念。他特别强调,专委会既要成为中医特色技术的“孵化器”,也要做中西医协同的“桥梁”,最终让患者实现“结节可控,健康可期”的美好愿景。并鼓励筹备组认真、大胆开展专委会筹备工作,为专委会的顺利成立厉兵秣马。

    image.png

会议在悦耳的音乐声中顺利闭幕。筹备会中与会专家从AI影像到膏方调治,从社区筛查到云端会诊的设想与讨论,既展现了中医药守正创新的勃勃生机,也彰显了中西医协同攻坚的磅礴力量。中医药的生命力在于疗效,而疗效的提升离不开传承、创新与协作。专委会筹备组将以结节防治为突破口,用实际行动诠释“大医精诚”的初心,用临床疗效彰显中医药的时代价值。期待结节防治专业委员会以岭南为起点,为全国提供“中医主导、西医支撑”的广东样板!会议结束后,与会人员进行了合影留念。


image.p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