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关于艾灸,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!
发布日期:2022-09-16 15:58:26 来源: 作者: 浏览次数:940

“药之不及,针之不到,必须灸之。”


作为传统中医外治疗法,艾灸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。《本草纲目》就曾记载:“艾灸可透诸经,而治百种病邪,起沉疴之人为康泰,其功亦大矣。


除可治疗疾病之外,艾灸还有着预防疾病和养生保健的作用,是中医学“防病于未然”、“治未病”理念推荐的重要方法之一,有着温经散寒、行气通络等功效。


那么关于艾灸,你了解了多少呢?看完这篇关于艾灸的知识问答,相信你对艾灸会有更深刻的认识!



艾草有什么功效?

艾蒿,俗称艾叶、艾草,是一种草本植物,全草入药,有温经祛湿、止血消炎、平喘止咳、安胎、抗过敏等作用,《名医别录》称其为医草,历代医籍记载为“止血要药”,是妇科常用药之一,治虚寒性的妇科疾患尤佳,煮水洗浴时可防治产褥期母婴感染疾病。民间认为艾草还有辟邪、招百福的作用,端午期间挂艾草于门上,相沿成习,遂成端午风俗。

图片



传统艾灸的原理是什么?

凡物多用新鲜,唯艾取陈久者良。传统艾灸,是将晒干后储藏一段时间(三年最佳)的艾叶,捣碎而得艾绒,制成艾条、艾柱,点燃后悬置或借助工具放置于人体的病变部位或穴位上,进行温熨、熏灼,通过以此产生的艾热,激发经气活动,达到防病治病、养生保健等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。

图片



艾灸起源于何时?

灸法的运用记载,最早出现于至今三千多年的殷商时期。在商周初期,灸法就已普遍流行,但灸法的材料,一开始却并不是艾草。古人在经过不断尝试后,最终在春秋战国时期,艾灸才真正开始盛行,《孟子·离娄篇》载:“犹七年之病,求三年之艾也”,距今已有两千七百余年的历史!发展至今,艾灸的技术得到了不断的传承和创新。

图片



为什么艾灸至今依旧盛行?


因为现代人比古人更需要艾灸!古人云:“宁事温补,勿事寒凉。”现代人往往反其道而行之,从小生活在空调、冰箱、冷饮无处不在的世界里,不断损耗身体的阳气,造成免疫力低下,易被寒凉侵袭,由虚寒而引发各种疾病疼痛。


人体的阳气非常重要,阳气足,则气血充盈旺盛,使阴寒退却,免疫力增强,抵御大多数疾病。因此使用纯阳草本植物艾草进行艾灸,可温经散寒,行气通络,为身体补充阳气,将寒气排出体外。长期坚持艾灸,对于寒性体质的改善具有明显效果。

图片



现代艾灸与传统艾灸有什么区别?

传统艾灸,一般使用艾柱、艾条,点燃后施灸,须随时防止艾柱滚翻、艾火脱落、艾灰清理等问题,操作不当可能引起烧伤或烫伤,使皮肤发生水疱等。


现代艾灸在传统艾灸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创新与改善,艾草的使用以及施灸的方法融合了现代先进技术,使艾灸更加智能高效。


传统艾灸使用的艾柱、艾条等,一般是将艾草捣碎后压缩制成,对艾草的使用不充分,同时容易掺入杂质。现代艾灸通过精炼技术,提炼出艾草精华,精炼制成艾贴,使艾草的使用更加充分高效,也更容易被人体经络吸收。


在施灸方法上,与传统艾灸的明火烧灼相比,现代艾灸所使用的器具有了明显变化。新兴起的智能控温艾灸仪有着更适合人们日常使用的特点:无明火、无烟、无异味,便携易操作、可随时使用等,使艾灸更加安全与便捷,满足了现代人们高效的生活需求。



艾灸有时节限制吗?

没有限制,任何季节都可以艾灸,四时皆可扶阳。春夏人体阳气外浮,内阳反虚,此时艾灸效果更佳,《黄帝内经》也有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的记载,还有冬病夏治、三伏灸等等。而秋冬时节人体也需要补充阳气,以抵御外寒病邪侵入,所以同样需要艾灸。

图片



艾灸一定要灸穴位吗?


中医穴位中,有一个穴位名叫做“阿是穴”,哪里痛,哪里就是阿是穴,也叫“痛点”。所以不用一定按照穴位来进行艾灸,完全可以“哪里不舒服灸哪里”。

图片



艾灸有哪些禁忌?

进食前后1小时不宜施灸;

激烈运动后不宜施灸;

孕妇、妇女经期之际禁灸;

身体发炎、破皮部位禁灸;

过劳过饥、大惊大怒、醉酒等情况下不宜施灸;

施灸期间不吃或少吃寒凉食物:如西瓜、香蕉、螃蟹、冷饮等。

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