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靳三针丨“胃三针”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
发布日期:2022-09-16 14:59:38 来源: 作者: 浏览次数:2238

胃者,水谷之海,六府之大源也。五味入口,藏于胃,以养五藏气;气口亦太阴也,是以五藏六府之气味,皆出于胃,变见于气口。五藏者,皆禀气于胃,胃者,五藏之本也。

——《黄帝内经》

图片

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,FD)是指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而引起的非器质性疾病,以反复发作就餐后饱胀感、早饱以及中上腹痛或灼烧感等为主要症状。


图片

此病多反复发作,会对患者的工作、生活等造成影响,多数患者伴有睡眠障碍。在带来经济负担的同时,还容易使患者产生虑、抑郁等情绪问题。该病亚洲发病率为8%~23%,我国发病率达20%~30%,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,患者人群亦呈年轻化。


图片


病因分析


感受外邪

《景岳全书》曰:“凡寒邪感人者,必自表入里,若邪浅在经,未入于腑,则饮食如故,稍深则传入胸次,渐犯胃口,即不能饮食,是亦痞之类也”。中医认为,此病与外邪相关,感受外邪,治不得法,误下或直入胃腑,阻塞中焦气机,胃气壅滞,发为痞满。


饮食不节

随着现代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,出现很多不良饮食习惯,如暴饮暴食、恣食辛辣肥甘煎炸食物、饥饱失常、三餐不定时、饮酒无度等,均会影响脾胃功能,使其运化失司,中焦气机升降失常而发病。


图片


情志失调

疫情下,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不断增大,精神心理因素引起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率正逐渐增高,多项研究表明,该类患者常伴有精神心理的异常,其中焦虑、抑郁最为常见。


劳倦过度

现代生活节奏加快,临床常见患者因工作、生活劳累或作息不规律而导致本病发作或复发。劳倦过度则伤脾,脾胃虚弱而功能失调,气机升降失司发为本病。


先天禀赋不足

素体脾胃虚弱,中气不足,或素体脾胃虚寒,阳气不足,均可导致胃失和降,脾失健运,中焦气机升降失调,发为本病。《普济方·虚劳心腹痞满》曰:“夫虚劳之人,气弱血虚,荣卫不足,复为寒邪所乘,食饮入胃,不胀不通,故心腹痞满也”。


图片


针灸治疗


针灸具有疏通经络、调和阴阳、行气活血止痛之功效,可调节脾胃气机异常,治疗消化系统疾病,且疗效较好。


靳三针疗法主要运用“胃三针”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。“胃三针”主要由中脘、内关、足三里组成,具体定位如下:


中脘

定位:在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中上4寸。

主治:胃痛、呕吐、吞酸、腹胀、食不化、泄泻、黄疸、咳喘痰多、失眠。

操作方法:直刺0.5-1寸。


内关

定位:在掌侧,腕横纹上2寸,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。

主治:心痛、心悸、胸闷、胸痛等心胸病证;胃痛、呕吐、呃逆等胃疾;失眠、癫痫等神志病证;上肢痹痛、偏瘫、手指麻木等局部病证。

操作方法:直刺0.5-1寸。


足三里

定位:小腿前外侧,犊鼻下3寸,犊鼻与解溪连线上,距胫骨嵴1横指。

主治:胃痛,呕吐,呃逆,腹胀,腹痛,肠鸣,消化不良,泄泻,便秘,痢疾;咳嗽气喘,心悸气短,乳痈;失眠,癫狂,头晕;虚劳羸瘦,水肿;膝痛,下肢痿痹,脚气。

操作方法:直刺1-2寸。


上述三穴合用,既可解决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消化系统症状,又可处理焦虑、抑郁等精神心理伴随症状,标本兼治,因而日益成为靳三针疗法治疗本病的主要穴位。


图片


参考文献:
[1]张琴,谢晓燕,徐子乔,刘鑫,庄珣,庄礼兴.庄礼兴针刺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思路[J].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,2022,39(02):422-426.
[2]谭涛,严洁.浅析严洁教授针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学术思想.中国针灸,2016,36(1):75-77.
[3]王龙华,王凤磊,李静,张福文,田德禄,丁霞.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治思路与对策[J].中华中医药杂志,2021,36(09):5368-5371.